学术期刊与影响因子那些事

朋友圈基本上都是 zootaxa 被镇压的消息,但是我们不妨从游戏规则本身和公平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诚然, zootaxa 是个很重要的阵地,并且对于科研经费不足的研究团队很大帮助,但是本文不从此处展开,因为这可能会陷入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陷阱,不能实实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先去下结论,zootaxa 被镇压是正确的。平心而论,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不被行政人员干扰的基础是目前这个SCI 整个体系,如果这个 SCI 体系不能保证一个健康的状态,那么这个基础将会倒塌掉,一方面是增加了行政人员的管理负担,另一方面降低研究人员的自由度,甚至还会增加行政人员和研究人员本就紧张的关系。而 SCI 体系健康地运行了那么多年,他们目前所做的可以称之为合理的。

Mega Journal

既然我们暂且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合理的,那么如何解决这种困境,我们不妨用小学时候老师经常骂你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做不到。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zootaxa 自引率达到了 42.9 %(年发表文章 1576 篇),而一个类似的期刊,zookeys,自引率 14.2 %(年发表文章 553 篇),zootaxa 的发文量约为 zookeys 的 2.8 倍,自引约为 zookeys 的 3 倍。zookeys 和 zootaxa 同为 mega journal,两种不同的出版策略似乎就决定了各自的体量,而 mega journal 加上分类学的特性似乎是让这个问题变得无解。

zootaxa 目前还有一个姐妹期刊,叫做 megataxa,主要是发大型的 review,这一点基本上是覆盖了 zootaxa 和 zookeys 相比比较强势的领域,但是它对缺少经费的实验室来说并不是太友好,它是收取版面费的。但是这或许可以分担 zootaxa 的一些负担并且让资本看到出版的一个赢利点,可以更好的运营期刊,当然,是在版面费不是很昂贵的情况下。像这样多个期刊的模式,或许能缓冲自引高的问题,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统筹稿源

Malacologia 的高影响因子成为了 2019 IF 的焦点,其IF一路暴涨到 13 多,不得不说,这样波动性的经营操作的确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经常被喷今年IF高得离谱,但是这就是规则,2017 年那篇腹足纲等科级别的综述有着近百次的引用,使得 Malacologia 的 IF 在 2018-2019 飙升,但是预计会在 2020 年跌至1左右,甚至跌破1。这种事情早在 2005 年左右就上演过,不过没有那么夸张罢了。在大综述来临时,期刊也没有办法,毕竟也算是老牌传统期刊,版面本身就不多,只好少发几篇文章,到 2018 年还有 2016 年积压没发的文章,可见版面上的让步。这种少文章多引用的方式使得期刊的IF直线上升,大约在在发表后的第三年,IF会大降,但是这种宣传自己的方式加上老牌期刊的声誉以及稀少版面费的饥饿营销,使得更多完整庞大的工作愿意投入这个期刊。这样做本身就有利于分类学工作提高它的影响力。这是 mega journal 做不到的事情,即使是目前的新刊 megataxa,笔者认为仍然做不到这一点,如果做到,当然更好,喜闻打脸。

投稿策略

当在为 zootaxa 摇旗呐喊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被忽略的小领域的期刊,第一这会让期刊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第二往往小领域的期刊往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一些较 OA 更为友好的编辑策略以及更加友好的编辑服务,对科研人员的促进也是很显著的,而且一些被学会支持的期刊还不收取版面费,可谓是良心至极。分类学本身就因为悠久的历史而闻名,所以为什么不投一些老古董期刊试试呢?让它们焕发出新的活力。

结语

在目前的评价机制下,只有团结起来不断提高期刊质量、不断用新的思路去做分类学研究才有可能让分类学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不光是生物学的分类学濒危,其它大学科的基础学科也是不好混的,现在的框架下很难给分类学单独开一个口子,不像当年主要集中在中科院,现在的分类学工作者散布于全国各个高校,很难让不同学校给出同样的或者相似的制度上的让步。

最后,呼吁生物大学科内的同行更加重视引用分类学研究,哈哈,似乎又回到了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上来了。有些时候,呼唤也是有用的。